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精品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2 18:17:3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精品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精品15篇)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建立边的概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找一找、搭一搭、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在比较中逐步清晰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

  呈现:

  1.第一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

  要求1:其中有一个图形,和其他的都不一样,你能找到它吗?并说一说什么地方不一样。

  学生找出:

  揭示:其他图形都围起来了,这个图形没有围起来。

  2.第二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

  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的线都是直的,这个图形有一条线是弯的。

  揭示:直的线 曲的线 直线图形 曲线图形

  3.第三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

  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都有4条边(4个角),这个图形只有3条边(3个角)。

  揭示:三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4.这些四边形中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认识一般四边形。

  揭示:四边形家族里除了有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还有其它的四边形。

  总结:刚才,找出了与众的三角形。看的是什么?

  揭示:边 角 科学家在研究图形的时候,都要研究图形的边和角,看看他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5.进一步清晰“边”的概念

  这个长方形上“边”在哪里呀?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边是怎么样的?

  直直的,平平的。

  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

  6.画一画:

  如果要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要画出几条边呢?在白纸上任意地画一个四边形。

  交流。选择任意四边形呈现。

  提问:这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旋转一下再问:那现在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7.找四边形。

  8.再次分类,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剩下的图形再次分类:你为什么这样分?(板书:5条边。6条边)

  分别取个名字。

  揭示: 五边形, 六边形。

  9.创造多边形

  像这样的五边形、六边形你们以前见过吗?

  用小棒搭五边形,六边形

  二、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里的几个新朋友,它们是: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后我们看到一个图形,怎样判断它是几边形呢?

  三、课本练习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并能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是说学生已具备了关于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让学生找这些图形,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困难,但学生在抽象 出角的过程中,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与数学意义上的角,如可能会跟钉子尖混淆,因为那些东西摸出来也是扎扎的'。还有可能出现认为两条边长的角就大。所以本节课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在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以及突破学习角的难点。最后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得长度无关,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

  3、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

  难点:并能理解交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五、课堂小结。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设计: 实验操作学法设计: 小组研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组内相互说一说)

  3)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各组派代表介绍礼物)

  2、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揭示概念

  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

  板书: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你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作业布置:

  P36页的第2题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面在体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一盘沙子、一盒印泥、1~2张白纸、一盒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物体娃娃,认识的,就跟它们打个招呼。好吗?(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

  生:你好,长方体!你好……

  师:画到纸上的立体图形,你还能认出来吗?淘气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生:愿意。

  师:你们真棒!立体图形都掌握得很好。

  二、探究与体验。

  1、从体上取面,体会“面在体上”。

  师: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摸一摸它们的每个面,有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

  师:喜欢这些平平的面吗?

  生:喜欢。

  师:那谁能想办法把你喜欢的这些平平的面从这些立体图形上面取下来,展示给大家看。

  生1:老师,你看!我是这样把我喜欢的这个面在沙子上一按,就行了。

  生2:老师,我是在我喜欢的面上涂了印泥,然后再纸上一按,就行了。

  生3:我是把我喜欢的这个面放在纸上,然后用笔沿着它的边滑下来的。

  生:……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你喜欢的平平的面取下来。

  生取面,分类展示较好的作品,提问作品中的各个面是哪个立体图形上面的哪个面,并指给大家看。

  2、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1)认识长方形。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长方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长方形。

  师:对!他们就叫长方形,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反问学生:你是怎么发现的,说出你的方法。)

  师:长方形有四条边,仔细观察相对(师打手势帮助学生理解“相对”是什么意思。)的这两条边,能发现什么秘密?

  生:这两条边是相等的。

  师:看着好像是相等的,那到底是不是呢,还需要我们验证一下。(师生验证结果。)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新朋友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对边是相等的。

  (2)认识正方形。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正方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正方形。

  师: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四个角。仔细观察正方形和我们刚才认识的第一个新朋友长方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正方形四条边都是相等的`。

  师:同样,也需要验证!(师生验证结果。)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四个角,但是它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

  (3)认识三角形。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三角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三角形。

  师:仔细观察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它和刚才认识的这两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三个新朋友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圆形。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圆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圆形。

  师:仔细观察圆角形有什么特点?它和刚才认识的这三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它没有角……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四个新朋友——圆形没有角,而且它的边不是直的,是弯弯的。

  3、整体回顾。

  师:这节课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这些新朋友跟我们桌上的这些物体娃娃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

  师总结,并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师: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新朋友,待会儿我们做一个游戏,看谁对这些新朋友最了解。

  师:我在一个立体娃娃上摸到了一个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是谁呢?

  生:三角形。

  ……

  三、实践与应用。

  1、认识交通标志。

  淘气学了这节课可开心了,他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一放学就和他的好伙伴去找这些新朋友玩了,我们也一起去看看。

  师:这些交通标志牌的表面是什么形状?

  2、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还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吗?谁能给大家举例说说?

  3、连一连。

  师:淘气、笑笑、机灵狗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大家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师:仔细读题,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需,并帮助他们解决。

  4、涂一涂,数一数。(注重学生数的方法。)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小客人,请同学给他们的外衣涂上颜色。(三角形涂成红色,圆形涂成绿色,长方形涂成蓝色,正方形涂成黄色。)并数一数它们的外衣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个数。

  四、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第31页的有关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

  2.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

  3.相关的图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生:玩积木师:图片上的小朋友都拿着什么样的积木呢?

  生:自由发言。

  师:图片上还有什么不同的积木、生:有…,还有……

  师:看来积木朋友的种类真多,今天老师就正式介绍4位积木朋友给你们认识。(出示课题,板书并出示4种图形的图片)

 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

  (1)师: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并指名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说明:长方体有不同的.摆放行式)、

  生:相互评价问题的回答是否有误、师:给4种物体正名。

  (2)小组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自己准备的图形,先仔细的看一看,再用手摸一摸,最后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感受这几种图形、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已经看过了,摸过了,也进行了比较,那么小朋友们能不能准确的在把它们找出来呢?

  (3)师:指名由学生发口令,让全班同学拿出相应的图形、(看谁拿的最快,给予口头表扬)

  三:深化巩固,练习体验

  (1)想想做做第1题

  找朋友

  师:老师觉得小朋友们都非常聪明,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道题,请你们帮它们找朋友,连一连、另外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生:独立完成。(老师评价)

  (2)想想做做第2题、分一分。(请同桌合作找一找)

  (3)想想做做第3题、寻一寻。(学生独立完成)

  四:学生相互评价

  这节课谁表现的最棒?棒在哪里?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提供一定的学习情景和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能力目标:在经历认识图形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具体实物和直观操作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初步分辨他们。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体会到“体”的三维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柱的模型、易拉罐、乒乓球魔方、药盒等日常生活用品。猜物箱,内放规则立体图形。课件。

  学具:各种形体的日常生活物品。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认识体。

  (一)感知“体”

  教师出示袋子(内装铅笔、苹果、书、魔方等)。

  师:里面装的什么?想知道吗?怎样才能知道?

  师:谁来摸一摸?要求:摸到一个物体,先描述一下它的'形状,再说出你摸的是什么。

  师:我发现他们都要先摸一摸物体的形状,再判断它是什么,可见物体的形状很值得研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物体的形状。

  出示课题:认识物体。

  (二)建立模型

  1、分一分

  师:(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物品堆放在桌上)同学们的桌上有许多物品,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还要请它们帮助我们学习呢!首先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分分类。(小组合作)

  2、反馈分类结果

  学生把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汇报分类结果。

  3、命名

  师:我们已经把它们分类,再给每类形状起个名字好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请小组派一名同学选择一种形状,说出它的名称,教师板书名称。

  4、抽象直观图

  教师说名称,再出示相应的立体图形的正视图,贴在名称下面。

  二、操作体验、加深感知“体”

  1、师:我们知道了每种形状的名称,现在来感受一下每种形状的不同。组长组织组员各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说一说你的感受。(如:长、正方体有平平的面、尖尖的角,球可以任意滚动等等。)

  2、游戏

  硬板传送物品,让学生体会各种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特征。(如:球易滚动,圆柱的底接触硬板易传送等。)

  3、反馈体会

  师:谁愿意讲一讲你的感受?(学生自由选择形状来讲)

  三、实践操作、分辨立体图形

  1、完成书p36页第二题,说出每个图形共有几个。

  2、小组合作,蒙眼摸物。

  一学生发指令,另一生蒙眼摸物,其中可以掺放方一些三棱柱、梯形台等未学过的立体图形。

  3、猜物体

  一学生从猜物箱里摸物体说特征,其它学生说名称。

  四、返回生活、解释与应用

  1、找出学具盒中所学的立体图形。

  2、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立体图形。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还小,知识面窄,生活经验不足,构成了概念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图表等直挂教具,以及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纯粹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只管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嫩个识别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牙膏盒一个,魔方一个,水彩笔笔筒一个(圆柱形的),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各一张,磁铁

  学生:一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识,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我们经常用到的生活用品或玩具。提问:你们都用过这些东西吗?他们的形状属于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图形朋友?

  老师出示实物(牙膏盒、魔方、水彩笔笔筒)。请同学分别来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谈话: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些积木。请拿出相应的物体,向大家介绍介绍它的名称,好吗?

  这三位好朋友呀看到我们的小朋友这么热情,所以又给我们带来了几个新的图形朋友。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提问:你们认识吗?(学生口答后,把图形卡片贴在黑板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领悟,探究新知

  1.摸一摸。

  谈话:刚刚我说今天的这些朋友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它们带来的,可它们到底藏在哪里呢?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积木,看谁先发现其中的奥妙。

  学生在几何体上找图形,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摸这些物体面的感觉。

  2.画一画

  谈话:刚才我们分别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面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小朋友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学生可能想到下面的方法:①把这些图形从纸盒上剪下来;②把这些图形描下来(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描,再示范)……

  谈话: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像老师那样把这些图形画下来。()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再组织全班交流。

  3.找一找

  谈话:其实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只是我们平时没注意罢了。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谈话:多媒体出示课本第17页的“试一试”,你们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的吗?

  三:操作练习,巩固新知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创造这些图形,好吗?

  1.围一围“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组织反馈。

  提问:你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

  追问: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帮助学生体会圆的边是弯曲的,在钉子板上围不出圆)

  2.画一画“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形。

  3.涂一涂“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能用三种颜色分别涂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吗?请小朋友们按要求涂上颜色,并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涂色,并填表。

  组织全班交流。

  4.游戏。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形,把它们分别放入相应的盒子里。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你们对它们熟悉了吗?(先让学生总结,然后教师归纳)老师希望我们能在数学课上结识有越来越多的朋友,一起快快乐乐学习长大好不好?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长方形正方形圆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正方体)。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

  知道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复习旧知:

  1、大家喜不喜欢猜谜语呢?邱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大家想不想猜呢?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几位图形朋友,还记得它们是谁吗?(教师出示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指名说一说。

  2、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来了。同学们说出老师手里拿的图形叫什么?(学生说出老师手里的图形的名字)。

  3、把这些图形拼、搭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它们,了解它们。

  板书课题:搭一搭。

  二、用相同的正方体拼新的立体图形:

  1、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拼图形。

  (1)师:先请组长从图形盒里面拿出两个正方体,小朋友们想一想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呢?注意我们要遵守乐园的规定喔!要爱护图形,做到轻拿轻放,摆完后坐端正。

  (2)师:邱老师要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快摆好,最先坐好呢?

  (3)找一名同学上来展示

  小结:不管是横着拼还是竖着拼,用其所长个同样的正方体我们拼成的都是一个长方体。

  2、用3个同样的正方体拼图形。

  (1)师:再请组长从图形盒里面拿出三个正方体,小朋友们动手拼拼看用同样的三个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呢?注意我们要遵守乐园的规定喔!要爱护图形,做到轻拿轻放,摆完后坐端正。

  (2)师:谁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说一说你用两个什么图形有拼成了什么图形?

  师:还可以怎么样拼呢?谁还有不一样的拼法吗?

  师:刚才我们知道,两个或者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在一起有事一个新的图形。下面,你就可以任选几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拼一拼,试一试,看看怎么样能拼出一个更大的正方体。

  (3)学生活动:拼完了同桌相互检查,看看拼的是不是正方体。

  (4)学生到前面展示作品。师:这样拼可以吗?你拿的也是这样的图形拼吗?

  (5)小结:看来,几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新的正方体呢?

  三、图形知识大挑战:

  师: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图形知识大挑战了,你敢挑战吗?每个图形后面都有一道题,你想挑战哪一个?

  1、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导名说一说。

  2、辨一辨:用3个正方体可以搭成下面哪些形状

  3、数一数: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4、试一试:刚才我们选择的都是正方体来拼图形,下面请组长从盒子中找出两个一样的长方体我们拼拼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活动后指名介绍。)

  师:这样可以拼吗?你也来试一试。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也能拼成一个长方体横着或者竖着拼都可以。

  师:拼正方体也好,拼长方体也好,为什么你们都不选圆柱?(指名几个学生发表见解。)

  四、玩积木,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师:小朋友我们终于来图形乐园超过好玩的积木天地了,图形朋友邀请我们搭积木了,我们桌子上的盒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积木,先请大家都不要动身体坐直,看清楚游戏规则再开始好吗?今天我们进行搭积木游戏,名字叫《看谁搭得又稳又高》。身体坐直告诉老师你准备好了没有?

  (1)明确任务:出示游戏规则: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

  师:大家都知道游戏规则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及时评价。)

  (2)讨论方法。

  师:在搭之前,小组里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么样搭可以又高又稳?教师参与学生讨论,适时指导。

  师:如果你们商量好了,就动手搭一搭,小组的的'同学互相提建议。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及时指导:搭得既要又高又稳,球放哎哪里能放稳?

  引导发现:长方体竖起来可以搭得高,球放在最上面可以放得稳。

  (3)比较评价。

  师:小组里比一比谁搭得高?各小组都选出一名搭得高的,再比一比这几个同学搭得谁最高?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不在一个组里不好比。

  师:那你们能不能想到一个比较大方法呢?

  预设学生:

  1、在同一个桌子上重新搭一次。

  2、用绳子来量一量。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追问:都是用这些积木,为什么他的搭的就高一些呢?让学生再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搭得又高又稳的最佳方法。

  (4)播放图形电影世界。

  师:刚才我们参观了图形电影,看到了很多立方体拼搭的美丽的图形,我们自己想不想也来用我们的积木来试一试呢?看谁搭得最有创意?

  五、全课总结: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你们这次去图形乐园学到了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

  一、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把学生反复练习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了让学生看精美建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总之,在本课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在以后的教学中发现孩子都对球的特点掌握很好,但是对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容易区分。例如:其中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认为是正方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首先学具的准备太单调,没有一些特殊性的物体来启发学生,以次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如在操作环节上,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鼓励看谁带的样子多,加深学生对物体特点的认识,另外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发学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2、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习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习,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成功感。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利用各种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拼组指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一套七巧板、课件;学具: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一)看图激趣

  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二)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中间这个巧字,是想告诉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能用它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

  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3.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4.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大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

  【设计意图:渗透数学文化,给学生提供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素材,关注学生是否能按要求做,是否能清楚地辨认出各种图形并能正确地找出来。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我们也来试试,好吗?

  (一)用两个图形拼三角形。

  1.提出要求:用两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怎样拼?再动手。

  2.学生操作。

  3.学生展示,并说说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

  4.评价: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师的要求,用两个图形拼成一个三角形,真棒!

  (二)用三个拼。

  1.请听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用哪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想好了再拼。

  2.学生拼图。

  3.学生展示,并说说用哪三个图形拼的`。

  4.评价学生拼组的图形。

  (三)用四、五、六个拼

  1.谈话:刚才我们拼三角形的时候,先用几个图形拼的?后来用几个图形拼的?接下来拼三角形,你想用几个图形拼?(4、5、6)

  2.要求:(1)小组合作拼三角形(2)分别用4、5、6、7个图形拼(3)先想想用哪几个图形能拼成三角形。

  3.小组代表汇报用哪些图形拼的。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别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渗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三、发挥想象 自主创新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三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呢!

  (一)分小组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二)根据小组内的拼图,讲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喜欢吗?说说喜欢什么?

  (二)游戏:

  1.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

  2.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3.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学生投影仪演示,大家跟他一起做。)

  4.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投影仪演示,同学们一起做。)

  (三)介绍七巧板的来由,欣赏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图。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图”。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中国。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体会数学美,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审美情趣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最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征,我采用了:

  教师活动:创境设疑——协作指导——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应用创新

  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设置了教学流程的三大环节。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把操作与思考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而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通过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从初步认识,到头脑中建立模型,最后到解释与应用创新的一次知识的飞跃。

  四、教学过程

  (一)创境设疑,体验感悟

  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学生分别指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这几种图形。

  接着,我抓住学生爱交朋友的心理,问:“你们愿意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吗?”在学生兴致高昂的气氛中,我导入本节课的.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图形”。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级学生对漂亮的动画片特别感兴趣,所以一开始,我采用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城堡上找出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与图形交朋友又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索的情感,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究,协作指导

  1.新朋友的家——面从体来。

  同学们,这些新朋友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互相指一指,赶快行动吧!

  课前,我让学生事先准备了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实物学具。学生在物体上找到图形后,指给小组内的同学看一看,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觉。学生可能会说:“我在牙膏盒上找到了正方形”也可能会说:“我在饼干盒上找到了长方形,长方形摸起来很平”

  学生通过在实际物体上找平面图形,初步体会了面在体上,通过摸平面图形,对平面有个初步的感知。在这一系列小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给新朋友照相——体上有面。

  同学们,想不想给这些新朋友照张相,把他们留在纸上,在学生兴趣高昂地回答了“想”后,让学生到组长那儿找几个自己最喜欢的朋友,把它描下来,并激励学生“比赛看看谁先描完,谁描的朋友最漂亮”。

  给先朋友照相,这一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充分给学生“做”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面”从“体”来,从而突破本课难点。

  学生可能会用描的办法,也可能会用印的。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到各小组巡视。对先完成的同学,我会鼓励他“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办法吗”充分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同学,我会请其他的小朋友帮助,使这些学生感受到集体的爱,增进同学间的情感。

  3.介绍新朋友——平面图形的特征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怎么把新朋友介绍给爸爸、妈妈呢?

  我先给学生示范:妈妈,今天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长得长长的,平平的,它不像长方体,因为它不能装东西,它是谁呢?然后,学生小组内互相介绍。

  学生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有可能都会说:“方方的,平平的。”这时,我问:“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经过学生的再次观察,再次描述,引导学生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的表现欲望很强,可是由于他们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也怕出错。而此处介绍新朋友的活动提供他们说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表达意愿和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巩固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认识,使用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把握更准确,也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图形的介绍会慢慢说得更清楚,更有条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第3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

  2、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发展学生合作意识。

  3、在拼一拼、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4、通过几何图形的学习,体会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

  教法设计:

  激趣引导法、创设情景法

  学法设计:

  观察交流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展板、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请看大屏幕。(课件依次出现大树、太阳、小草、小鸟、牧童骑牛图。)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真了不起,发现了这幅图中有好多图形。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牧童骑牛图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太阳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树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这幅画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图形,

  你认识它们吗?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拿出你带来的物体,你能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上面的图形吗?(小组交流一下,互相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图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演示立体图形上的平面图形

  2、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面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各种形状的图片,你们能把这些图片分分类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哪个小组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织分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小组1:我们组分了5类,长方形分了一类,正方形分了一类,圆形分了一类,平形四边形分了一类,三角形分了一类。

  小组2:我们是按颜色分的

  你们的这种分法很有道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按形状分类后的图形。

  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都是长方形?

  长长的,直直的、有4个角。

  那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四四方方的、方方正正的、有4个角

  那平形四边形呢?

  也有4个角,

  谁来说三角形的样子?

  3条边,3个角。

  圆呢?

  圆圆的,弯弯的。

  圆的边是弯曲的,其他图形的边是直直的。

  三、课堂检测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这些平面图形的样子了,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了。

  (课件出示图形,学生辨认)

  (出示情境图中的“牧童骑牛”图)牧童骑牛图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现在谁

  来说一说?

  牧童骑牛图是由长方形、三角形、圆、平形四边形拼成的。

  四、联系生活,深入感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今天所学的图形,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地板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我们带的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我们星期一升国旗时,国旗的形状的长方形的。

  我们图书角的图书版子的形状是平形四边形的。

  我们的画画笔盒子的底面是圆形的。

  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到生活中去走走,看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图形)

  五、谈收获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

  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2题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之“认识立体图形”。

  本着对当前“叙写学习目标、目标引导教学、任务链推动教学、评价促进教学”的思考,本节课将从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评价的设计、学习流程的安排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本节课我依据以下三个方面来制定学习目标:

  依据一:基于课程标准

  关于《认识图形》,20xx年《课标》中对这部分内容是这样描述的:“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形体的过程,了解一些几何体,能通过实物和模型图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几何体。”在这里强调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是通过经历观察操作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形体,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他们的特征,会辨别这几种几何模型图。

  依据二:基于教材

  《认识立体图形》这节课隶属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它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它把本节课内容以三个层次进行:知识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即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把知识展示给孩子们,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

  依据三:基于学情

  课前,我对全班98名同学进行了抽样调查,孩子们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也到处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却不知道这些物体形状的名称。且一年级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另外,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比较弱,而且教学中用到的某些汉字可能会对部分同学造成认知困难。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的外部特征,能区分这四种物体,会说出它们的名称。

  2、通过观察实物和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掌握认识长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的模型图的方法,能说出这些模型图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分这些模型图,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图及模型图名称,学习难点;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二、评价方案的设计

  1、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本着目标引导教学,评价促进教学的思想,也非常明确评价在教学中的目的和意义,评价不仅仅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行进的状况,激励学生的学,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在评价中,我以表扬、鼓励为主,始终注意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为了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评价任务:

  任务一:

  通过观察,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外部特征。)

  任务二:

  通过观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操作活动,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的模型图。)

  任务三:

  通过参与猜一猜、连一连、填一填等课堂检测样题活动,检测目标1与目标2的综合达成情况。(能说出物体、模型图及模型图名称,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形体。)

  2、评价标准:

  1、检测目标1是否达成的评价标准是

  通过完成任务一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四种物体的外部特征检测目标1的达成。

  2、检测目标2是否达成的评价标准是:

  通过任务二能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模型图的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些模型图,检测目标二的达成情况。

  3、检测目标1与目标2综合达成的评价标准是:

  通过完成课堂检测样题检测目标1与目标2的综合完成情况。

  评价方法:

  目标1和目标2都是用描述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交流性评价及形成性评价。

  三、说学习流程

  (一)学习活动流程

  本节课我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的。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理解新知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四、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二)知识获取层次

  在第二版块的学习活动中,知识获取的任务链是这样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活动中我主要分成三个层次来进行孩子的知识探索活动: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外部特征,认识长方体的模型图,掌握观察及获取知识的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正方体,了解正方体的外部特征,认识正方体的模型图。

  3、学生自主探索认识圆柱和球,了解圆柱和球的外部特征,辨别圆柱及球的模型图。

  (三)知识巩固中作业设计思想

  1、连一连

  目的是检测学生对于物体形状、模型图及模型图的名称掌握情况。

  2、数一数

  目的是检测学生脱离物体原形状后对模型图知识的掌握情况。

  3、我是小法官

  目的是检测学生对于各种物体及模型图外部特征的掌握情况。

  四、说板书设计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板书要简单、明确、一目了然,因此,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5

  一、认识四边形

  1、出示地砖图,师:这是装修用的地砖。这块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那我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来表示这个面,数一数这个长方形有几条边?(4条边)那老师有个问题:在这个长方形上“边”在哪里呀?(引导学生说说边)。

  2、师:谁来摸一摸,数给大家看。(4条边)

  3、师范指:1条、2条、3条、4条,长方形一共有四条边。

  4、师:那这块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正方形)那我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来表示这个面,数一数这个正方形有几条边?谁来摸一摸,数给大家看。(4条边)

  要求:全班一起数。

  5、师:现在谁来说一说这两块地砖的面各有几条边?(各有四条边,学生回答板书:4条边。)师: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所以它们都是四边形。(回答板书:四边形)

  谁来说说它们为什么是四边形呢?(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

  对了,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师边说边用手比划出它们的四条边)

  师:(出示不规则的四边形图纸)这是四边形吗?(是)为什么是?(因为它有四条边)

  再出示下面这个图形,让学生来判断一下是不是四边形?并说说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因为没有围成)师:对,那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师边说边比划出四条边。)

  二、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1、认识五边形。

  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老师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呢?(同桌互相讨论并说一说)

  如果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五边形)为什么叫它五边形呢?(因为它有五条边)板书:5条边五边形

  师:(拿出不规则的`五边形图纸)这是五边形吗?(是)为什么是五边形?(因为它有五条边)将五边形图纸贴在黑板上。

  谁再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五边形?(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五边形。)

  2、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六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条数,说一说有几条边,是几边形?

  你们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六边形,板书:六边形)

  师:(拿出不规则的六边形图形)这是六边形吗?(是)为什么是六

  边形?(因为它有六条边)谁再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六边形?(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六边形。)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超级小棒变变变的游戏吧,要求用最少的小棒搭出指定的图形。

  师:听好要求,用最少的小棒搭出四边形,开始。(学生迅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检查。)提问:用了几根小棒?(4根)

  师:接下来请变五边形,看谁动作快。(学生迅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检查。)哎,你怎么这么快就搭好了?(学生答)那谁能说说搭五

  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5根)

  师:最后请变六边形,开始。(学生迅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检查。)

  谁能说说搭六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三、小结

  通过搭小棒,我们知道了四边形是由四条边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边围成的,六边形是由六条边围成的。那如果老师再让你们搭七边形想一想至少需要几根小棒?(7根)有几条边?(7条)八边形呢?(8根)十六边形呢?(16根),对了,象这样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我们就叫它们是几边形,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多边形。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06-07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08-22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05-28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通用03-16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09-23

(优)《认识图形》教学设计通用08-22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合集15篇]08-22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5篇[合集]08-22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5篇(荐)08-22

《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06-21